《若干措施》針對加強算力資源統…
助力交通革新 智慧鐵路打造安全高效出行
從國鐵集團獲悉,五一小長假期間(4月27日至5月4日)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1.33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加2794萬人次,其中4月29日發送旅客1966.1萬人次,創鐵路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貨運保持高位運行,重點物資保供運輸有力有效。
中國鐵路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到2021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達4萬公里,世界最長,遠超居于世界第二的西班牙(運營里程4900公里)。
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萬物都朝著智能互聯的方向發展,鐵路也是一樣。智慧鐵路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有效保障鐵路行車安全,有力提升鐵路運營效率,是未來鐵路建設的主流趨勢。
數智化時代,各種新興技術快速發展,也推動智慧鐵路發展。智慧鐵路系統主要包括傳感器、視頻監控系統、在線交易系統、基礎設施等。
1)傳感器
智能鐵路系統將會包括數以百萬計的傳感器,企業通過傳感器為基礎的網絡和數據分析,能夠及時發布信息,調整資源配置,實現優化調度。通過在火車的關鍵組件上部署傳感器和智能裝置,及時提供車況信息,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發出警報,防患于未然。
2)視頻監控系統
視頻監控是智能鐵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初級鐵路系統下,仍需人工方監控影像。智慧鐵路運用先進的視像識別技術,這一技術能夠把從攝像頭所收集到的影像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篩選,協助發現潛在危機,從而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成本。
3)在線交易系統
通過互聯網為旅客提供所需的運輸服務,包括在線查詢和預訂車票、通過電子現金、電子銀行信用卡等開放的兌付手段完成購票、退票等業務,實現遠程購票及支付;在線完成與相關部門的資金結算和動態數據交換等,讓客戶出行體驗更舒適。
4)基礎設施
鐵路沿線的固定基礎設施通過射頻識別電子標簽,幫助識別軌道車輛、檢測聲音信號、熱量和車輪摩擦,并且能夠對鐵路各個區段的車頭、車廂、鐵軌、隧道、橋梁和車站進行監控。
智慧鐵路突破傳統鐵路運營弊端,打造安全高效出行新模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智能化鐵路綜合防災
基于GIS技術建立和維護全路段綜合防災數據庫,包括各鐵路沿線的環境背景圖庫、防災物資貯備點分布圖、各類預報預警設備分布圖。并實時監測各區段的災害數據,對全路段綜合防災數據庫進行深度挖掘,提供災害預報及災害評估,為災害易發地提供預防災害發生的決策支持,并在災害發生時提供有效的救災決策支持。
2)平交道口智能監控
應用視頻或激光技術,對平交道口的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利用數據傳輸、網絡等技術向相應部門傳遞相關圖像和數據,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判斷平交道口的安全狀況,把道口的狀態信息及時傳給接近道口的列車并對平交道口的不安全因素做出相關處理,以保障平交道口的通行安全。
3)智能化緊急事件救援與處理
智慧鐵路能夠對事故地點進行準確定位,并提供事發地點周圍的相關信息。利用數據、圖像傳輸等技術向主管部門及時反映事故現場的相關情況,加強對事故現場的實時監控,建立緊急事件信息庫和救援知識庫。通過智能化分析,提供緊急事件處理方案的輔助決策支持,同時使用信息技術,優化調度指揮救援設備,合理選擇救援路線,提供緊急救援服務。
4)鐵路安全執法
利用視音頻記錄儀對人流密集區域進行實時布控,通過無感盤查,AI智能分析,對可能造成的風險進行識別,及時告警并采取預案措施,提升鐵路現場執法效率,讓出行更安全、更高效。
智慧鐵路助力交通革新,吸引鐵路部門展開智慧鐵路建設,邁向”智慧化”進程。
2021年以來,國家能源集團新朔鐵路通信技術分公司通過完善科技創新機制,促進前沿技術和創新成果的有效落地,逐步實現新朔鐵路運輸生產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高度信息化、自動化、智慧化。新朔智慧鐵路IT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和完善了現有網絡、傳輸、數據中心等IT基礎設施,完成了鐵路核心辦公網架構部署;并通過與電信等運營商的戰略合作,實現了新朔鐵路沿線5G全覆蓋、重點站場區域5G覆蓋,為下一步信息系統建設提供穩定信息傳輸通道。
智慧化鐵路建設的前提是鐵路移動裝備、固定基礎設施及相關內外部環境信息的全面感知,新朔智慧鐵路通過各專業感知系統群,實現對設備狀態和運輸安全實時監測、智能分析、科學診斷。通過建立IT網絡設備綜合管理系統,實現智慧鐵路應用系統和網絡設備的統一管理和監控,依靠北斗高精定位技術,實現施工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管控,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基礎設施綜合巡檢平臺,提升重載鐵路基礎設施的日常檢測與監測能力。
結語:在數智化浪潮下,智慧鐵路建設已開啟新征程,推動鐵路智慧化轉型已是必要選擇。應以5G、AI、大數據作為重要支撐手段,以科技創新為關鍵動力,做好智慧鐵路發展工作。未來,智慧鐵路將提供更高效、更速度、更安全的出行方式,將造福更多人。